Sep 1, 2016
阅读:266
研讨时间:2016-7-14 19:30-21:00
研讨大纲:
1、价格体系建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价格体系建立的方式;
3、价格使用的判断标准;

4、价格体系的优化方法。

作为市场竞争的策略之一,参与竞争企业会选择逐渐拓展业务边界,多元化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以此同时,作为支持公司业务运营的关键,采购的业务相应也越来越多,这时候能否高效处理就变成了关键,当然,高效处理的基础-采购价格数据的管理也必不可少。

采购本身是一门以实际运营目标为基础的实践性学科,在研讨的时候,小伙伴们都纷纷提出了自己遇到的困难,主要包括两方面:

1、公司没有管理的理念,导致数据混乱,查找困难,使用价值降低。

2、有一定的管理,但管理体系不完善,依然存在很多漏洞,影响工作的效率。比如只用纸质合同管理、无电子化的管理方式。或者不管是执行价格还是询价价格全放到一个系统管理,导致数据有效性较低。

有烦恼,就有解决之道。对于上面采购的苦恼,对应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并完善对于采购价格的管理。对于大部分公司来说,价格的管理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基于软件工具为基础的管理方式 、无软件单纯传统表格的管理方式。

无论是以软件为基础,还是以表格为基础,目标都是更加高效的完成工作目标。采购价格体系的建立当然也应以支持采购工作为导向:

1、便于数据筛选。比如基于物料名称的历史价格快速查询,或者基于时间段的所有物料采购数据查询,或者基于供应商的历史采购价格查询。
2、数据明细组成可追溯。
相同物料,不同供应商的价格组成基于供方企业运营能力的不同必然存在差异。而这些明细组成,比如:付款方式、成本结构、采购数量等,是后续做成本分析和改善必不可少的部分,因而必须建立对应的管理办法。
3、针对不同阶段的数据设定不同的管理方法。

产品从前期开发到量产,最终的采购价格可能只有一个,但前期因为不断变更,产生的数据远远超过实际采购产生的数据。对这些数据价值的判断和使用,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定。相对而言,订单下达的价格更有价值,是由于对于单品来说,这个价格是不断优化的结果,可以说是某一时间段内达成的最佳谈判价格。因而,对这部分价格数据,大部分公司会输入到ERP系统,由系统统一管理。而前期谈判的数据,只做数据备份供日后查询用。

如前面的论述,做好采购价格的管理,是为了后续工作进一步提升和完善。那实际订单执行的时候,究竟该怎么判断价格是否合理呢?

在没有足够能力做产品成本组成分析的时候,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参照采购价格体系,通过跟采购价格体系中价格的比对,你可以了解到:
①报价对比历史价格的高低情况。
②新的报价对比历史报价的详细差异。
③出现的价格差异是否是合理的?是原材上涨、人工上涨还是供应商报价策略问题?或者是供方产品市场定位导致价格偏低或者偏高?

通过分析价格背后的因素,方能有效的判断价格是否合理。

这是个信息化的时代,世界以及国内的很多大公司很久之前就开始倡导无纸化办公和企业信息化管理。鉴于企业在不同阶段发展的实际情况,一开始直接运用高成本信息管理软件有困难,建议可选用低成本高效率的专业软件,目前国内软件蓬勃发展,未必不能找到合适的。若是倾向用传统表格管理,也必须先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思路,以便有序工作能有效进行。当然,对于大量数据的处理和管理,还是建议以软件为先。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载文章为本网站原创或根据网络搜集编辑整理,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文章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 ,并不代表兮易强企赞同或支持其观点。
12

参与讨论

    兮易资讯

    资讯编辑

    244篇文章

    相关观点

    Sep 1, 2016 9:58:06 AM
    Jan 17, 2017 4:55:28 PM
    Sep 1, 2016 9:25:08 AM
    Sep 1, 2016 9:36:26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