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能力业务结构DNA解析方法简介

兮易强企的每一项业务核心能力的分析,均涉及到业务活动的DNA层级,即重点关注DNA层级能力分析4大组成(业务流程、业务绩效、活动主体与系统业务赋能)以及十大关键要素:流程的输入/活动/输出、岗位的角色和职责、关键流程绩效、业务规则

Step1:核心能力业务结构化分层

以产销协同模块为例,从一阶全价值链流程逐级分解至三级业务流程,并定位至三级流程产销协同具体的主要活动

  • 全价值链
    销售到再购买流程-PL1

  • 订单到配送
    订单到配送流程-PL2

  • OTD
    计划流程-PL3

Step2:打开流程业务活动黑箱

实施具有执行力的产销协同会议这一项关键活动结构,可以进一步拆解为十大要素,这十大要素全面解析每一块的核心业务,并进行详细的断点分析,包含流程断点分析、数据断点分析、人员能力/动力/绩效断点、组织断点、业务规则断点、信息系统断点等,并通过标杆实践指导企业制定改善目标和路径。

  • 主业务
    活动
  • 关键
    输入
  • 关键
    输出
  • 业务
    规则
  • 业务
    绩效
  • 标杆
    绩效
  • 最佳
    实践
  • 岗位角
    色职责
  • 组织
  • 应用软
    件赋能

Step3:解析业务流程DNA

针对核心业务流程及模块,使用兮易强企的标准方法论框架与应用,分析和梳理核心业务流程的断点,以及断点对绩效的影响进行详细评估

  • 流程解析

    对企业端到端业务流程进行解析,探察问题本质。如目标不是经过严格的市场洞察得来的,对业务缺少指导性;商品企划、营销与供应链流程没有打通,相互没有咬合;企划更多考虑产品的畅销,很少考虑后端备料、生产的问题,也没有精准的对应店铺、客群的需求;营销更多考虑产品的补货与销售、供应链更多考虑产能的平衡与利用率等。需要从端到端的角度,进行梳理优化。

  • 人员能力和动力

    从前端看,人员对市场、客群、店铺了解不深入,产品企划、预测与实际需求偏差较大,影响后端的供应链;从后端,人员缺少柔性供应链的控制能力,在小单、快单的管理上有欠缺;考核上,仅仅是按总量的大小,没有综合考虑时效、订单大小、质量等要求,导致人员对小单、急单的积极性不高,一线的紧急需求传递不到后端。

  • 业务绩效解析

    公司的绩效设计更多是部门绩效,每个部门的绩效都很漂亮,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却没有出来。在产销协同上,预算达成、预测准确率、定单执行履约、存货水平和产能使用率等,需要有总体控制,需要了解标杆水平,从而建立循序渐进的提升策略。

  • 组织解析

    从外部来看,品牌商更多还是批发逻辑,还是习惯于向经销商压货,而没有站在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协同预测与补货,真正实现零售转型;从内部来看,各部门职责缺少咬合,部门考核与端到端流程冲突,没有人真正的从端到端角度,把绩效指标算明白,建立清晰的部门承诺和咬合机制,参考外部市场建立真正兑现的外包机制,从而只是一个一个的孤岛和局部最优。

  • 业务规则解析

    公司在产销协同上缺少一整套科学的业务规则及落实执行,更多的是由领导来协同。如,如长周期预测规则、短周期预测规则及预测的锁定机制;订单优先级规则、内部结算定价机制、供应链承诺机制、原材料备货规则、产品模块化机制、库存机制、供应链快反规则等等。缺少规则的沉淀,我们的管理就会存在大量的断点。

  • 信息系统解析

    公司的信息系统没有打通,很多业务不在系统中实现,在系统中实现的业务也相互割裂、数据统计口径不一样或更新不及时等。如自下而上的销售预测没有系统承接;前端需求在营销系统中,后端订单在供应链系统中,两者没有衔接;还可能进入供应链管理的订单实际是评审修改后的订单,即不是无约束订单,导致系统中记录的指标不是真正的业务水平。

Step4:断点梳理、绩效评估与改善

针对核心业务流程及模块,使用兮易强企的标准方法论框架与应用,分析和梳理核心业务流程的断点,以及断点对绩效的影响进行详细评估

  • DNA层级的能力测评

  • 绩效评估与业务模拟

  • 改善应用

核心能力模型的DNA结构,您可以基于